2014年11月22日 星期六

《星際效應》:超越一切

「愛是我們唯一能跨越時間和空間而感知的事物。」

Love is the one thing we're capable of perceiving that transcends dimensions f time and space.”

別溫馴地步入美好的夜
晚年應在遲暮時燃燒並咆哮
憤怒,憤怒地抗拒瀕死光焰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Old age should burn and rave at close of day;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整整169分鐘,將近三小時的太空漫遊,導演克里斯多夫諾蘭用壯闊唯美的鏡頭帶領觀眾踏上全人類最大難題的解答之旅。劇情描述在不久的將來,全球暖化導致氣候異常、乾旱肆虐、作物枯萎殆盡,引發嚴重糧食問題。前太空總署飛行員約瑟夫庫柏被重新招募入伍,以解決這個歷史上前所未有的災難,他和探險小組展開了尋找人類新家的任務。隱藏在這趟偉大星際航程背後的,是人類存亡的奮鬥聖戰。

當地球被人類破壞至殘破不堪時,太空成為新希望所在



一如既往,諾蘭和製作團隊透過史詩般的浩瀚場景和驚心動魄的配樂,成功地把藝術理念包裝成老嫗能解的商業電影。全面啟動探討潛意識與意識之間的交互作用,《黑暗騎士》重新界定了「英雄」的意義,而《星際效應》則提出了人類最簡單、最原始,卻已困擾我們幾千年的疑問──」到底是甚麼?理性與感性兩者之間的衝突自古以來一直存在著。理性的科學推動社會進步,科技點亮了近代人類的生活;感性的愛情難以掌握又充滿著矛盾,卻是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引力。而《星際效應》將理性與感性兩者之間的衝突深深地刻劃下來,提供我們一個反思的空間。








「為人父母之後,一生都是孩子未來的鬼。」

“Once you’re a parent, you’re the ghost of your children’s future.”



        劇情中最重要的一環就是男主角庫柏和女兒墨菲的關係。接到太空總署的徵召後,庫柏即刻面臨艱難的抉擇。身為一位太空拓荒者,心中充滿對人類苟延殘喘無能為力的憤慨以及探索新世界的渴望;身為一位父親,他的心思仍被家庭牽絆著,面對全然未知的選擇,內心衝突與悲憤油然而生。究竟是要冒著生命危險,承擔失去家庭的痛苦,去拯救生機渺茫的地球,還是用全人類的未來交換兒女的愛?
歷史數不清的戰爭中,許多軍人的家屬也經歷過分離的苦痛,那是一種不斷加深、無法癒合的裂傷,彷彿皮肉被鉤子穿透,卻不知鉤子會將血肉剝離,一了百了,還是會自動脫落,帶來解脫;但其實鉤子卻仍是在那不斷地扯著已幾近腐爛的傷口。縱使有一小搓微弱的希望,這份希望卻也同時是擊潰你的最後一根稻草,剛開始不斷地誘惑你相信機會渺茫的美好結局,在最終關頭卻灰飛煙滅。
別擔心,我很快就會回來「甚麼時候?」「......」「你根本不知道,對吧?」
星際效應》讓這種情感更上一層樓,加入相對論來攪局,使得這對父女的分離,不只是空間上,更是時間上的。黑洞旁某個星系經過一小時,彼端的的地球已消逝二十三年,滄海桑田的壓迫感,使得每分每秒都更加珍貴。
在科幻片的台詞中聽見“ghost”這個字,很多人想必感到十分困惑,然而這個單字用得出神入化,恰到好處。優美精準的台詞正是諾蘭電影的迷人處之一。英文的“ghost”並非單單指鬼或魂魄,還有實際事物的虛幻表象」的含意,在這裡更是意有所指。每位父母都是兒女未來的鏡像,父母親的所言所行都在潛移默化中塑造了孩子的性格。庫柏最後選擇放下家人,接下拯救世界的艱鉅任務,這樣的父親形象更造就了女兒墨菲的將來,她同樣獻身科學,加入搶救人類的行列。
父女倆共同的記憶--兒時的太空船模型
除此之外,這句台詞也巧妙地化用經典童話 《小氣財神》(A Christmas Carol)的典故。故事中,貪財乖僻的史古魯治在聖誕夜遇見三個分別來自過去、現在和未來的鬼魂,這三個鬼魂透過異象讓史古魯治痛徹心扉、一改舊習,成為熱心付出的善人。而在《星際效應》中,父親庫柏就彷彿從未來穿梭時間而來造訪女兒的鬼魂,指引著她未來的方向,守護著她。



「也許我們花太多時間在思考理論了。」

Maybe we've spent too long trying to figure all this out with theory.

隨著任務的進展,探險小隊才逐漸明瞭狀況的複雜程度,原本簡單明確的信念,也因著不理性的「人」參雜其中逐漸模糊。謊言與真相的取捨、同袍性命與任務目標的取捨、個人與團隊的取捨,一次又一次地將這趟航程逼入絕境。原本篤信科學的庫柏,也開始質疑這趟航程的意義,整個計畫彷彿一場騙局,為了隱藏殘忍的事實──人類早已沒有出路。
「我們說好要90%的誠實,不是嗎?」
本著最後一絲對女兒的掛念,庫柏放手一搏,不成功便成仁,犧牲自己讓隊員得以乘著燃料已罄的太空船墜入下一顆星球,完成為人類續種的任務。然而,當庫柏放下一切理論和科學根據時,真正的解答竟自然而然地出現,過去一切痛苦的犧牲似乎都是枉然,原來他根本不該離開地球,永遠失去陪伴家人的最後時光。
不過,諾蘭的電影總是有一段奇特的轉折,我稱為「飆淚超展開」。在這段時間,過去情節所有看似亂碼的伏筆,一個個拼湊起來,點與點拉出直線,錯縱的線段交疊成平面,最後將整部電影串聯起來,織成一張壯碩絢爛的網。所有令人感傷的心結在此被解開,每個角色的情感在此被發揮到極致,最後畫下一個優雅的句點。然而,《星際效應》如何做到這點,只能賣個關子了,因為這正是電影最精采的部分。



「準備好跟我們的太陽系說再見吧!」

Everybody ready to say goodbye to our solar system?





《星際效應》另外一個賣點,便是它奇幻優美的畫面和浩瀚的太空場景,而這些畫面都是有根有據,依據科學理論而設計的,並非異想天開的動畫工程師憑空捏造,我認為光是這點就值得給導演和製作團對按個大大的讚。雖然《星際效應》還是有許多無法自圓其說的矛盾之處,但是它仍是一部精采的史詩,畫面及音樂都震懾人心,內容也發人深省,值得一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